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國庫,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清王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盡管它延用并深化了明朝時期就存在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但由于順治、康乾時期的政策限制相對比較寬泛,因此清王朝也曾出現(xiàn)過盛世。
不過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王朝所實施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越發(fā)嚴格,這就導(dǎo)致清王朝與西方各國的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后來英國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從清王朝這里獲得了不少好處,繼而其他國家也紛紛盯上中國,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物資,而清王朝也賠了不少金銀。
而說到這里很多人都開始好奇,清朝滅亡之后,國庫內(nèi)的金銀究竟還有多少呢?
清朝國庫的金銀來源
清朝雖然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但其在進駐中原之后,依舊沿襲了漢人王朝所使用的朝廷管理體制。
而當時負責(zé)管理國庫金銀的部門就是“戶部”。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光緒年間,戶部曾被更名為“度支部”,不過這兩者的管理范疇并沒有什么變更。
彼時為了盡可能充盈國庫,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們會制定相應(yīng)的稅收條例。也就是說,封建王朝的國庫金銀多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得看當年的稅收足不足。
而除了稅收之外,藩屬國等帶來的貢品以及國有土地交易所得的銀錢均為國庫金銀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國庫金銀還有一個重要來源,那就是官員抄家時所得。比方說乾隆時期曾出現(xiàn)了個巨貪和珅。
后來嘉慶皇帝抄和珅家的時候,搜出了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的財物,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珍貴字畫等,這些都曾在清王朝的國庫中等待著重見天日的一天。
晚清國庫的金銀流失
后來各國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瀾,清政府不得不簽訂各種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這使得中國不少土地淪陷,國庫中的金銀也損失良多。
比方說《南京條約》的簽訂令晚清損失了2100萬兩白銀;《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令晚清損失了2億兩白銀……
而除了這些落入其他國家口袋的金銀之外,彼時把控朝政的慈禧也浪費了不少錢。暫且不論慈禧平日的飲食究竟有多奢靡,僅僅是她去世后的陪葬品就多到令人咋舌。
據(jù)清宮檔案《內(nèi)務(wù)府簿冊》記載,慈禧去世之后,光是殮入棺中的珠寶玉器就有:
正珠、東珠、紅碧(王么)、綠玉、珊瑚壽字、珊瑚雕璃虎、龍眼菩提等朝珠;大正珠、正珠、東珠、紅碧(王么)、綠玉、珊瑚圓壽字等念珠;綠玉兜兜練、正珠掛紐、金鑲正珠、金鑲各色真石珠、金鑲珠石等珍石;正珠、東珠、金鑲正珠龍頭等軟銬;綠玉、茶晶、白玉皮、瑪璃等煙壺若干。
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裝飾品以及擺件,孫殿英當時就憑借乾隆以及慈禧墓中的陪葬發(fā)了大財。
光是那些方便帶走的金銀珠寶就高達50箱左右,可想而知慈禧究竟從清朝國庫中帶走了多少東西。
也正是因為晚清統(tǒng)治者的各種浪費以及各大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致使清朝國庫中的金銀所剩無幾。據(jù)悉清朝滅亡之后,袁世凱曾興沖沖地打開了國庫。
他準備清點一下其中的金銀,看看能不能占為己有。結(jié)果打開門之后所有人都懵了,因為里面僅僅只剩下幾個銀元。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