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guī)矸吨傺偷墓适?,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雖然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是他的才華卻是有目共睹。一篇《岳陽樓記》洋洋灑灑,抒寫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情懷;一首《漁家傲》聲情并茂,展現(xiàn)了邊塞的奇異風光,更彰顯了詞人忠君報國的思想。
不過任何人都有兩面性,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和不同境遇下,思想觀念也會發(fā)生變化。有一次范仲淹重讀陶淵明的詩歌,便有所感慨。下面介紹范仲淹的一首定風波,朗朗上口,讀完忘記了憂愁。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zhèn)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北宋:范仲淹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這首詞的大意是:暮春時節(jié),滿城人都身著羅綺,還不如去百花洲上游賞尋芳。迷人的洲岸和嬌艷的野花互相映襯,看不到岸的盡頭,彷佛漫步在桃花源的小路上。不要責怪山翁偶爾尋歡,得失由時運注定,鶯解新聲蝶解舞,都是上天賦予其本能,怎能讓我悲無歡緒。
這首詞是范仲淹在58歲時創(chuàng)作的,當時他被貶鄧州,重修覽秀亭、構筑春風閣、營造百花洲,并設立花洲書院,閑暇之余還到書院講學,也讓鄧州文運大振。詞人有一次在暮春時節(jié)外出散步,看見迷人的春景,便有感而發(fā)。
上片描寫春景,表達自己對塵世的厭倦之情?!傲_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詞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欣賞過邊塞的風光,反而覺得城里的春景有點太平凡。于是他打算遠離這鬧市,去郊外的百花洲找一處寧靜之地。
范仲淹一邊悠閑地賞景,一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沿路風和日麗、花香鳥語,白云悠悠、楊柳青青,前方的游人越來越少,詞人的心情反而變得越來越放松。再往前走,忽然看見一泓碧水,水面上蘆葦叢生、隨風飄蕩。詞人不禁低吟,“浦映蘆花花映浦”。
作者沿著林中小徑繼續(xù)向前走,只見薄霧繚繞、野花妖嬈,燦爛的陽光透過高樹的縫隙,斑駁地灑落在草地上。一切都顯得如此和諧安詳,詞人頓時覺得仿佛來到了傳說的桃花源,正是“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p>
下片抒發(fā)作者期盼歸隱的心情,范仲淹一生閱歷豐富、功勛卓著,但也是宦海沉浮、歷經磨難。他曾多次因諫被貶謫,朋友梅堯臣力勸他少說話、莫管閑事,自己逍遙就行??墒欠吨傺蛥s說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jié)。
如今詞人卻改變了態(tài)度,“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币苍S是人到暮年,心境淡泊;也許是因為自己厭倦了朝堂的爭斗,只想好好休息。于是他開始忘記那些令他煩心之事,也時常獨自一人來到曠野郊外,在大自然中感受那份寧靜與安然。
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見受挫之時,也萌發(fā)了退隱的念頭。尤其是自己的身體逐漸衰弱,很多事情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加堅定了他向往山林的決心?!疤熨x與,爭教我輩無歡緒”,作者看似在為自己尋找臺階,卻正是他真實心境的傳達。
縱觀范仲淹的這首詞,描寫生動,情感細膩,更顯豁達情懷。作者非常注意煉字和押韻,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很有詩詞藝術的美感,讓讀者也被詞人的情緒感染,忘記了生活中的很多愁怨。
而“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又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有時候堅持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反過來說,有些無謂的執(zhí)著也實在是不可取。既然“鶯解新聲蝶解舞”,作為一位詞人,范仲淹當然也非常懂得生活的情趣,所以暮年的老范就開始盡情地放飛自我!
發(fā)表評論